新闻动态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一唱三叹,清丽婉约,《牡丹亭》传唱四百年,而昆曲已经走过了六百年。相较“百戏之祖”这个称谓,昆曲艺术家张军更喜欢它的英译:The mother of Chinese operas。
5月18日,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巅峰之夜——张军“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将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17年前的5月18日,昆曲入选首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军一直想要证明,今天的昆曲和流行音乐一样,也能够拥有盛大狂热的场面。
2010年,张军和谭盾、黄豆豆联袂打造的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在朱家角首演。2015年,以唐代诗人张若虚名作为基础的原创昆剧《春江花月夜》场场爆满,这是观众所熟悉的剧院演出形式。上个月,张军将昆曲实验剧目《我,哈姆雷特》带到大英博物馆,一人分饰四角,用昆曲诠释莎士比亚。“从厅堂到万人场馆,我想告诉人们,昆曲还活着,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万人演唱会也可以。”
“万人演唱会”的提议并非突发奇想。在昆曲鼎盛时期,苏州曾有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文人雅士、表演名家、老百姓皆以昆曲为名,自发地在中秋之夜聚集在虎丘,文学家张岱曾在《陶庵梦忆》里记载过当时的盛况,热闹非凡。
清代中叶后昆曲式微,此番景象不再。昆曲历经死而复生,几经浮沉,从民国初期没落甚至近乎失传,到新中国成立后拯救于水火,“文革”之后重生,再到如今初露峥嵘,除了昆曲本身隽永的魅力之外,离不开几代昆曲人的推广和努力。
2007年,上海昆剧团创排全本《长生殿》的时候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发现超过六成都是高学历的年轻观众,其中70%是通过昆曲人的普及了解到这门古老的艺术。十年过去,上海昆剧团复排全本《长生殿》,汇集三代艺术家,所到之处反响热烈。而张军从昆剧团离开后成立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这些年的新编剧目也得到许多观众的钟情。
“我们发这个宏愿,不光来自我们对昆曲的理解,更来自于这些年来,一次次演出、一次次分享会,看到所有观众给我们正向的反馈,我们被大家鼓舞着往前走。”举办万人演唱会,在张军看来,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致敬,也是当代昆曲人文化自信的充分表达。
“一百岁的越剧是妈妈们在看,两百岁的京剧是爸爸们在看,六百岁的昆曲是年轻人在看。我们一直说昆曲界是八百壮士,八百壮士很壮烈,但是我们这样一群人用一己之力将昆曲观众变成了年轻人。”这一回,张军要带着几代昆曲人的宏愿,开唱。
从无人问津到初露峥嵘
一听昆曲要开“万人演唱会”,人们都会问,“行吗?”
张军深知,筹集一万个人买票看昆曲不容易,但他更在意的是召集观众的过程,这意味着必须要去面对十万甚至一百万人,让他们认识昆曲,了解昆曲,走近昆曲。距离演唱会的日子临近,张军每天的讲座也排得越来越满。每次分享会现场,一句“小生有礼了”,是他惯常的开场白。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几乎在每一场公众演讲中,张军都会唱起《玉簪记琴挑》中的一段唱词《懒画眉》。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张军感叹:“《懒画眉》的伟大是448年前的唱段走到了今天,它蕴含了巨大的生命能量,它真的会感染你。”
张军记得,一次分享会之后,一个女孩红着眼睛走到他面前,告诉他,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昆曲,以前从未听过。“不知道为什么,《懒画眉》一开始唱起来的时候就忍不住哭,一直哭到现在。”这番话触动张军初识昆曲的记忆,他也是学会了这段唱词之后,才真正领悟昆曲之美:“一个农家孩子来到这个天地,一开始什么都找不到。直到我学会了《懒画眉》,它是如此柔绵、静谧、浪漫。”
5月7日,思想湃举办的一场昆曲公益讲座中,张军的恩师、77岁的昆曲艺术家蔡正仁也表演了这段唱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一登台、一亮嗓仍是丰神俊朗的小生,一曲唱毕,他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向人们讲解这段经典唱词,向观众展示昆曲传统曲谱“工尺谱”。两代昆曲艺术家,一次次卸下装束,走到台前,向那些从未听说,或者偶有耳闻的观众讲述昆曲的前世今生。
昆曲在美学上拥有其他剧种难以企及的成就,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剧种。白先勇曾说,昆曲拥有文学之美、音乐之美、身段之美:“昆曲就是以最美的形式表现最深的情感。”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昆曲艺术全票通过,位列榜首。
张军回忆,时任团长蔡正仁回来后和大家宣布这个消息,“他说,一个好消息是我们受到瞩目了,将来会有很多人注视我们、帮助我们。以后再也不用借钱发工资了。但同时坏消息是请大家注意,我们是‘遗产’了。”
作为在昆曲行当奉献了65年的前辈,蔡正仁见证了昆曲行当一次次浮沉,他是“昆大班”培养出来的演员。1956年,上海戏曲学校成立,政府下决心把流落在全国各地的“传”字辈的昆曲艺术家召集起来,延续昆曲的香火。“那个时候全国昆曲老艺人一共才20多位,一半以上来到上海培养我们,教了我们七年半。”
回忆彼时昆曲的境遇,蔡正仁称之为“凄惨”:“那个时候的昆曲真的是非常非常凄惨。知道它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年龄都偏大,年轻人很少很少。”1961年,他随剧团到香港演出,在广州停留将近一个月,基本没有人来看演出。“看也有,送票请他来看,有些人送了票也不一定来看。”
蔡正仁学艺的时候,脑海里经常冒出一句口号就是:“抢救昆曲”。时至今日,他一直记得当年书画大师谢稚柳和他说过的一句话:“蔡正仁,昆曲是我们中国的宝贝,不能再丢了。”去年,上海昆剧院复排全本《长生殿》巡演至昆明,让蔡正仁又心生感触:“‘文革’之后刚刚开始恢复昆曲的时候,很多观众来问,什么是昆曲?是不是昆明戏。”
差不多20年前,张军刚刚毕业进上海昆剧团的时候,也没人看戏。大幕一拉开,下面只有几个观众,这种情况刺激着他们一定要做昆曲的传播和推广。“1997年去大学演出,看到后面全部跑光,老师跟我们说,你们真的很棒,但是学生真的不要看,请不要来了。”
转折发生在1998年12月19日,上海昆剧团“昆曲走进青年”宣讲会在同济大学礼堂做第一场活动,他们尝试用接近当代观众的方式解读昆曲的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翻。“一开始只有三排人,人越来越多,到后来2500个观众,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结束以后,拿着海报找我们签名的大学生挤满了后台。”
一代代昆曲人筚路蓝缕,如今,张军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文化,追求知识,追求精神的满足,他们能够从昆曲极致的诗词歌赋表演体系当中,找到对传统的膜拜和共鸣。这让蔡正仁很欣慰:“以前我常常和学生讲,说我可能看不到昆曲兴盛的景象,也许几十年后,你们能看到。但是这几年,我不断感觉我这句话说错了,因为我真的已经看到了。”
77岁高龄的蔡正仁如今仍活跃在昆曲舞台上,上海昆剧团的演出频繁,但凡他演出的场次,总能够得到观众热情的呼声:“人家说80后,我也是80后。在我的记忆中,过去七八十岁还能够在舞台上演出的,真的不多。”
“有作为才有地位”
全国10281个剧团中,仅有9个昆剧团,8754个民营院团中只有一个民营昆曲剧团,这是张军经常拿来举例的数据。
对于昆曲行当来说,这仍然是如履薄冰的十多年。“没有多少人愿意考昆曲学校,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上戏学表演。因为大家都想做胡歌,做章子怡,没有人愿意做张军。”
在昆曲走向复兴的当下,张军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更好地去保护它应有的样貌,让职业演员和观众群体更加壮大,并在传承的同时让昆曲得到合理的发展。
张军说,“梅兰芳先生创造了京剧的新景象,但是他一直说移步不换形,守陈是京剧的核,但换形,就是和当下的审美方式的完美融合,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可以走的。”今天,同样是表演艺术,影视、歌舞、戏曲,天平完全失衡,所以他认为,昆曲人所能做的是用更多的作品和社会进行互动,当社会越来越了解昆曲,人们或许就愿意送孩子进入昆曲行当。
张军想用更丰富的表演形式和观众分享昆曲的生命历程,拥抱更广大的观众群体,最后促成一个系统的良性循环。“上游有政府、社会资源配合,中游是我们这些艺术团队制作,下游是教育体系,串起来能看到一个系统,这才是健康的循环。”
这些年,张军一直尝试以开放的态度去吸收新的表现手法。2011年,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六百席的小厅里,他曾试水了一次小型昆曲演唱会。他把恩师蔡正仁请到现场,一开始忐忑不安。“演出完我们一个个站好和老师鞠躬,说老师您批评,老师很客气没生气,嘻嘻哈哈说,我觉得还可以。”
张军说,蔡正仁是最讲究唱的,“他是俞振飞老师的大弟子,我是老师的大弟子,我们的唱腔一脉相承,俞派的唱腔,你的开口音、高音都要漂亮,蔡老师永远讲,昆曲唱不好,其他免谈。”
在5月18日的演出中,张军把蔡正仁也请到现场。“其中有一首曲子要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朝元歌》是和萨克斯风的对话。”1996年,萨克斯曲目《回家》最红的时候,蔡正仁尝试在《白蛇传》的编配中运用萨克斯风:“老师们也是创新派,是在守陈的基础上,大踏步地往前走。1996年给我们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但跟着老师学传统的手艺,也继承老师对于传统发展的精神。我的方式一定和老师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我们都知道守是什么,发展是什么。”
这场万人演唱会,他请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响总监金少刚,舞台设计请来了为“滚石30”巡回演唱会和麦当娜新加坡演唱会担任舞美设计的杨家明班底,此外还有多位来自京剧、美声、摇滚、评弹等领域的名家。
演唱会上,张军将再次唱起《懒画眉》,经过重新编配的曲目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但他说,几百年承袭下来的唱腔、唱词、旋律都不会变,这是老祖宗严格规定,不可逾矩,他要让所有人看到传统的延续。“绝对不能改,改了就不是你了,改革就没有价值。《懒画眉》一个音符都没有改,它的诗词歌赋、音律情感之浓烈都在里面了,你今天写不过它了,这是不能改的。”
在上海提出打响文化品牌的当下,张军认为,最重要的是“有作为”:“上海特色是海纳百川,是开放的空间,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开演唱会就是要对标顶尖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张军一直记得恩师蔡正仁告诫他的一句话:“老师说有作为才有地位,人们都说昆曲好,但如果拿不出掷地有声的东西,你就没有地位。”
玖琰舫茶馆是一家以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为特色的上海茶馆,致力于古典生活美学的传承和传播,同时结合现代生活美学,为快节奏的人们营造一种高雅、舒适、悠闲、慢生活的新文化生活方式,通过线上平台结合线下体验茶文化空间,以茶空间为载体,发现、整合及优化艺术美学资源,主营举办上海茶文化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昆曲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国学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汉服沙龙和课程培训、海派旗袍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花艺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书画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古琴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沙龙、上海团建、上海路演、上海商务会议、上海雅集、艺术展览、文创商中式茶点等活动,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生活美学、社会美学服务。
玖琰舫小程序
客服微信
友情链接 上海茶馆 上海茶空间 上海商务茶馆 上海共享茶室 上海下午茶 上海昆曲课程培训 上海茶艺课程培训 上海插花课程培训
上海书画课程培训 上海手作课程培训 上海国学课程培训 上海古琴课程培训 上海企业团建 上海沙龙 上海路演 上海最好的茶馆
上海茶馆排名 上海茶文化空间 上海国学 上海商务会议 上海网红茶馆 上海茶馆排名 上海打卡圣地 上海商务场地 上海商务洽谈
上海雅集 上海游轮旅游 上海宠物沙龙 上海马术沙龙 上海昆曲沙龙 上海茶艺沙龙 上海插花沙龙 上海书画沙龙 上海手作沙龙
上海国学沙龙 上海古琴沙龙 上海亲子国学 上海聚会 上海派对 上海汉服沙龙 上海旗袍沙龙 上海古玩沙龙 上海体育沙龙
上海烘焙沙龙 上海音乐沙龙 上海瑜伽沙龙 上海舞蹈沙龙 上海读书会 上海读书沙龙 上海商会沙龙 上海企业家沙 上海茶楼
上海茶会 上海围棋沙龙 上海象棋沙龙 上海旅游沙龙 上海放松的地方 上海仙境 上海惬意的地方 上海电影沙龙 上海单身派对 上海相亲沙龙
上海优美的地方 上海礼品定制 上海线下聚会 上海谈生意的地方 上海聚会的地方 上海苏州园林 上海商务礼品 上海礼品定制
上海商务会议 上海商务接待 上海商务招待 上海社团活动 上海宋代点茶 上海生活美学 上海生活艺术 上海慢生活 上海美学生活
上海茶室 上海茶空间 上海旅行沙龙 上海海派旗袍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业联合会 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
浦东新区女性人才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