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电话

13661961467

玖琰舫小程序

客服微信

—— 提供一站式生活美学、社会美学服务、课程培训


茶艺   团建   沙龙   路演   昆曲    书画     插花    古琴   相亲     亲子

雅集   手作   汉服   茶会   国学    文旅     宠物    马术   商会  •  礼品


课程资料

Course Materials
【上海国学】“师从儒家,成在法家”他的思想结束了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来源: | 作者:玖琰舫 | 发布时间: 2023-08-02 | 13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个人,说不利索话,却写得一手好文,连秦相李斯都自叹弗如。

这个人,让秦始皇日思夜想,不禁发出:“寡人若能见到此人,与他交游,便是死也没遗憾”般的感慨。
这个人,将儒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发展为“法不阿贵,以法为本”,保障了每一位国民的根本权益。
有人说,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想要打造的“理想国”充满着唯物主义色彩。

有人说,他是一个极端的矛盾体,而他的这种“矛盾”却亲手关上了战火纷飞的战国大门。

这个人就是韩非,是诸子时期最后一位“子学”大家。

若是想要了解古今之变,韩非是如何都绕不开的一位人物。

-历史上的韩非
中国思想界于公元前600年,由老子领军而进入了最波澜壮阔的时代,也就是后世乐道的“诸子时期”。
从春秋中晚期至整个战国时代,伴随着中国政治的大分裂,孕育产生了一大批,包括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在内的思想家。
这些圣贤在思想上相互继承、相互吸纳,也相互批判,开辟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灿烂时期。
而为这个时代谢幕的,正是韩非。
这个谢幕,一方面是因为韩非是战国时期“子学”的最后一位大家。
另一方面,也正是韩非倡导的法家思想催生了秦朝这个大统一王朝的建立,而让中国的思想从“百家争鸣逐渐“定于一尊
韩非出生于战国末期的韩国,韩国虽贵为战国七雄之一,却是七雄之中国土面积最小,国力最为羸弱的国家。
长期遭受邻国的欺凌,随时都有被强国兼并的危险
可当时韩国的国君只贪图享乐,并不贤明。
韩非作为宗室子弟,屡次上书韩王实行变法,走富民强国之路,希望国君能重视国家的未来,却徒劳无果,因此他不得已退而著书立说。
他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孤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是屈原的《离骚》,就像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空有一身的抱负与才华,却不被重用,韩非的这一篇《孤愤》将心中的愤懑一泻而出。

虽然这本著述在韩国无人理睬,却意外地在秦国获得了知音。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读到了韩非的《孤愤》、《五蠹》等文后大开眼界,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秦王政为了得到韩非这位英才,不惜动用国家武力将韩非招至自己麾下,图强变法。
我们都知道,秦王政吞并六国,统一了中原,是一位具有远见的帝王。
韩非到了秦国之后,秦王政并没有立马信任、重用,进行了一番考察后才深入交谈。
当时秦国的丞相,正是与韩非一同拜于荀子门下的李斯。
而后,秦王政让李斯组织下属学习韩非的法家理论,在秦国实行变法,加快一统天下的进程。
这使得身为秦国丞相的李斯非常嫉妒,并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胁。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于是,一代大家,至此陨落。

图片

韩非去世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其后三年,韩国被秦国吞并。
接下来的九年,秦始皇将剩下的东方五国逐一攻破,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虽然杀了韩非,但是韩非留下的思想早已深深嵌入到了秦国的政治体制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培养后代,让他们学习的也是韩非的法家思想。

-时代中的《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变革的一个高潮时期,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深化“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阶级斗争,使得法治思想得以完善。
韩非作为结束战国时期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作品《韩非子》中独特思想对于如今社会来说,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对我国现代法治主体的建设、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启发。
韩非师从荀子,而荀子是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大成者,他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法家思想的熏陶,法家思想又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学说。
韩非就是荀子思想的传承者、发展者。
韩非遗世著作《韩非子》便是集儒、墨、道、法四家学说于一体,它“以法为主”,以其他学说为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法治思想。
在韩非的心中,这世界上多数人都是贪婪的,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根本起不到约束人心的作用。
战国变得如此混乱,根本原因是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制约各路诸侯的实力,只能任由他们彼此争夺兼并。
只有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法”的威严,才有机会终止战国这样的乱世。
在《韩非子》中,他提出道、法需要统一,“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他认为法是天地万物的基础、本源,是天下万物都应该遵守的一个原则。
针对战国时期的情况,并且总结了前期多位法家思想代表人物的经验,学习精华摒弃糟粕,他形成了一套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法:规范天下秩序的规则
在战国时期“当今争于气”的社会状况,国与国之间相互攻罚,人与人相互争夺。
再依靠仁义、智谋治理国家恐怕是行不通的,“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韩非说:“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移匹夫。”
从原则上讲,按照法家的理论,除了最高统治者,公卿、庶人、百姓、黔首,无论是谁都在法的管辖范围之内,都应当守法。
法,讲究绝对公平性,没有后退的余地。
他在《定法》一篇中说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比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法律需要由官府明文公布,刑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谨慎守法者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律者进行惩罚。
在这个层面上,韩非给予君主以立法权,而此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都是如此规定。
而他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依法治国”、“赏罚皆理”也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术:君王的御下之术
在“法”的绝对权威之下,人人平等,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们也一样。

但考虑到“人性本恶”的观点,有些执法者一旦拥有了权力,难免会露出贪婪的本性。

或通过欺上瞒下破坏规则,或通过制造漏洞牟取不当利益。
于是,韩非提出:君王必须懂得“御下之术”,也就是强调帝王需要拥有驾驭群臣的手段。

图片

在韩非所设计的法律体系当中,君王的角色是监督者,维持这套体系的公平和公正。
所以术的作用,主要在于“术以知奸”,以保证法律顺利进行。
“势:控制力和威慑力
想要让“法” 正常运作,只依靠君王的监督远远不够,必须赋予它最高级别的权限。
就是韩非子所强调的“势”。
所谓势就是指权力和势力,在韩非子看来,作为君王,不但要拥有对整个国家的绝对控制权,同时在面对大臣的时候,也要拥有绝对的威慑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臣子们服从君王的命令,不敢做出挑战和破坏规则的事情。
这样看来,“法”和“术”其实都需要权势来作为支撑,才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只有君王的权力和势力,大于臣子的时候,才会形成“天下归心的局面。
否则一旦君王没有了权势,就等于老虎没有了爪牙,雄鹰没有了翅膀。
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便会趁机以下犯上,甚至可能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说作为君王首先必须手握大权,然后还要懂得驾驭群臣的帝王之术,最终才能做到以法治天下。

这就是“法、术、势”的结合运用。

-为什么要读《韩非子》

法国思想家托克威尔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现代社会的人们既活在当下,同时也活在历史当中。

文化与历史是当代人的必修课程,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切断与过去、与传统的联系。

甚至我们的思考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需要在历史中才能找到合理解释。

比如,在《韩非子》中,我们可以学到“做事情需要从现实出发,不能违背客观事实”。

从管理角度来说,这一点从根本上规避了形式主义,让某些光说不练的家伙无处遁形。

图片

与个人而言,可以让我们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让行动归于正道。
从现实出发,不至于让思想进行自我欺骗,使我们更好地、更清醒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比如,在《韩非子》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其中的“阴谋手段”。
它教我们“以势制人”、“以术御人”,同是又把理论结合到一个个现实案例当中。
这为管理者进行人才的系统管理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管理思路。
比如,《韩非子》还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这两个字。
《韩非子》在人性的认知方面入木三分,尤其是对于人性阴暗的那一面,韩非用极其犀利的思想进行了深刻剖析。
了解“人性”对于每个人的发展都非常有益处。
洞悉人性,可以让我们在人际交往得心应手,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物。
洞悉人性,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看清社会现象冰山之下的部分,从而让我们的观点更加犀利地切中要害。

让我们在这世间活得更加通透、更加有智慧、更加行云流水。

玖琰舫茶馆是一家以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为特色的上海茶馆,致力于古典生活美学的传承和传播,同时结合现代生活美学,为快节奏的人们营造一种高雅、舒适、悠闲、慢生活的新文化生活方式,通过线上平台结合线下体验茶文化空间,以茶空间为载体,发现、整合及优化艺术美学资源,主营举办上海茶文化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昆曲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国学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汉服沙龙和课程培训海派旗袍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花艺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书画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古琴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沙龙上海团建上海路演上海商务会议上海雅集艺术展览文创商中式茶点等活动,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生活美学社会美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