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电话

13661961467

玖琰舫小程序

客服微信

—— 提供一站式生活美学、社会美学服务、课程培训


茶艺   团建   沙龙   路演   昆曲    书画     插花    古琴   相亲     亲子

雅集   手作   汉服   茶会   国学    文旅     宠物    马术   商会  •  礼品


新闻动态

News
【上海国学】庄子,其实是一位养生大家
来源: | 作者:玖琰舫 | 发布时间: 2023-08-02 | 321 次浏览 | 分享到:

          
说起“养生”,中国自古有之,不少圣贤对于养生之道都有着精辟的见解。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人称南华真人的庄子,便是一位养生大家。
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庄子竟然逍遥于世间八十三载。
其著作《庄子》中便有着一篇《养生主》,以生命为主题,提出了三个养生的纲要。

给予现代高喊着“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新一代,非常大的启发。

缘督以为经

《庄子·养生主》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意思是:顺其自然,并且将其作为常理,就能够保护自己,也就能够保全自己的天性,不给父母留下后患,自己也能享尽天年了。
人生一世,如梦如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总是如影随形。
欢笑也好,痛苦也罢,都是人生必经的风景罢了。
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浮尘、苦乐悲欢后才明白:人生,一切随缘便能简单从容。
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处世智慧,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
北宋的苏轼,我们都很熟悉。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多笔浓墨重彩,能淡然地在风雨中“吟啸且独行”。

也能将“我这一生开口就是罪过”这样沉重的话脱口而出。
他活得潇洒,活得肆意。

图片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人设计含冤入狱。
可即便是从峨冠博带的士大夫变成了尊严扫地的阶下囚,苏轼也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在狱中呼呼大睡。
这可是随时都能掉脑袋的重罪,这般气定神闲,着实让神宗大吃一惊。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苏轼逃过一劫,被神宗贬去了黄州,当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副使。

黄州是个清苦、荒芜的偏远地带,这一去可能就回不了汴京了。
旁人或许会郁郁寡欢,可他是苏轼呀!
在风雨中朗声吟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好生快活!
林语堂先生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世事如云烟,过眼即无痕。
别太过于计较,安放好自己的心,也是一种养生。

随遇而安,学会看淡,接受喜乐无常,才是美好而有滋味的人生。

依乎天理

《庄子·养生主》云:“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庖丁解牛时)按照牛身体的结构,劈向骨头中间的大缝隙,把刀引向那些那些骨节间的空隙,按照牛身体的自然结构去肢解。
浮生万物,道法自然。
庖丁解牛避开障碍,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那么我们处世是否也能因势利导,避开是非,超然于物外呢?
史书上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
王阳明三十二岁时,因为身体不适,看诊的大夫叮嘱他一定要悉心调养,于是王阳明移居到景色合宜的钱塘江养病。
在江边,王阳明发现一位整日闭幕养身、一言不发的僧人。
王阳明好奇,便故意近身说道:这位僧者口中喋喋不休在说些什么,目光炯炯又在看些什么?
静坐的僧人听完他的话便立刻睁开眼睛对他说:我在此闭口不言已三年了,这三年我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睁开过一次眼睛,你为何会觉得我在说话,看东西呢?

图片

随后,王阳明询问了这位僧人家住何方,是否还有家眷,是否思念父母。
尽管出家人讲究六根清净,断绝尘缘,但他还是默认似的点了点头。
于是,王阳明便告诉了僧人他这番话的原委。

原来,在王阳明看来僧人即便整日里一言不发、一物不视,但是他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想念着远方的亲人。

即便他如今身在钱塘,心也早已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而且,王阳明只是在他跟前随便说了句话,便能引得他开口、睁眼,可见他的内心早就不清净了。
僧人听完王阳明的见地,觉得其深悟佛道,便接着求佛问道。
王阳明说,母子天伦是人之常情,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女爱父母则从心而出。
真正的佛教从来不会阻碍人的七情六欲,而是顺其自然。
山石坚硬所以他们从不肯低头,所以只能磨炼圆滑;而水生万物,行到何处便顺势而为,从不勉强,所以生生不息。
世间之事,世间世人,皆是如此,有些事情既然无法改变,那么何不改变自己的执拗呢?
人当如水,顺境之时不骄傲自大,逆境时也不顾影自怜,始终谦逊低调,顺势而为。

这样才能掌握人生,不被外物所侵。

安时而处顺

《庄子·养生主》云: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像这样安于常分、合乎自然的,是不带有任何悲喜情感的,古人就把这称为自然的解脱,就像是消除了灾难一样。
众生其实都是逐利的,活着的时候苦心经营半辈子,只为追求功名利禄,甚至不惜折损自我的生命。
死后呢,还不忘追求葬礼的排场,只为再次风光。
而能看淡、看轻这些身外之物的人,则能活得洒脱自在。
西汉时期,汉宣帝下诏想要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不料遭到了光禄大夫夏侯胜以及大臣黄霸的反对。
汉宣帝盛怒之下将此二人押进大牢,并判了死罪。
夏侯胜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尤其精通《尚书》,性情耿直不会阿谀奉承。
如今受此大辱,郁郁寡欢,不时想起皇上的寡恩、人生之无常,难免心灰意冷。

好在黄霸同他关在一处,寂寞之中还有个伴。

图片

黄霸生性乐观,他早就仰慕夏侯胜这个大儒,奈何无缘亲近,没想到这次因祸得福同夏侯胜关在了一处。

此前二人相交甚浅,如今却相伴左右,黄霸想何不借此机会向夏侯胜请教一番呢?
于是黄霸便将请教之意告诉了夏侯胜,夏侯胜苦笑着说:“你我二人不久就要赴死了,如今诵诗读经还有什么用呢?”
黄霸笑着说:“孔子有言,朝闻道,夕死足矣,人应该活在当下,学有所得,心有所悟。今天如果快乐何必管虚无缥缈的明天呢?”
夏侯胜听了后精神为之一振,内心大为感动,当即答应了黄霸的请求、
从此二人席地而坐,相互论道。
每天夏侯胜都向黄霸传授《尚书》,黄霸尽心听讲。
二人日夜讲学津津有味,研读到精妙之处,还抚掌大笑。
就这样,两人在狱中一教一学,整整度过了三年,直到汉宣帝大赦天下才得以出狱。
后来,夏侯胜成了帝师,寿至90。
黄霸则官至宰相,《汉书》评价他“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人活一世,安时处顺,积极寻找生命的意义,平凡的生活也能过得风声水起。
及时从纷扰凡事中抽身而退,从欲望洪流中全身撤离,于清风明月中领悟生活之妙。
在有限的光阴里,不纠结于外物,不困顿于内心,不迷失自我,方能活得通透,潇洒前行。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境由心生。

一个人将“生”养好了,心就顺了,自然也会拥有明亮的人生。


玖琰舫茶馆是一家以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为特色的上海茶馆,致力于古典生活美学的传承和传播,同时结合现代生活美学,为快节奏的人们营造一种高雅、舒适、悠闲、慢生活的新文化生活方式,通过线上平台结合线下体验茶文化空间,以茶空间为载体,发现、整合及优化艺术美学资源,主营举办上海茶文化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昆曲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国学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汉服沙龙和课程培训海派旗袍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花艺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书画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古琴沙龙和课程培训上海沙龙上海团建上海路演上海商务会议上海雅集艺术展览文创商中式茶点等活动,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生活美学社会美学服务。